• 审议意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我市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 阅读:
  • 时间:2023-12-27 14:37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2023年11月20日宁波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主任会议通过)


    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的报告,并对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义务教育资源是义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确保建设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要素。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加大资源供给、推动教育公平、优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我市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标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对标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标我市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定位,当前我市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配置尚不全面均衡,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还待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还有短板弱项,基础保障还有薄弱环节等,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根据会议审议和专题询问情况,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聚焦优质共享,进一步优化资源供给

    要针对各区(县、市)中心城区学龄人口大量涌入,黄色、红色预警学校逐年攀升的实际,优化千人指标的设置区间,科学调整招生区域,新改扩建的学校、新增的学位要尽可能在预警区域附近。资源要素配置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宣传落实好“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60%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等促进均衡共享的政策。要严格落实“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政策要求,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开展“钱随人走”制度改革,对财力薄弱的区(县、市),通过转移支付缓解困难。要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建设,推进资源共享、教研共融、教学共通、考核共进,发挥优质学校引领带动作用。

    二、聚焦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要根据随迁子女流动趋势,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区域内资源供给,尽可能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分层分类实施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工作,积极探索“一事一议”“一类一策”,有序扩大指定学校目录范围,简化入学手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家长意愿提供课后服务,增加课后服务校外资源供给,减轻教师、学生压力。根据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课后服务实际,探索制定差别化课后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加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要规范编外用工,精简非一线岗位非编教师,合理确定编外教师收入待遇并及时予以调整。

    三、聚焦质量提升,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

    要健全完善编制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根据生源变化趋势,谋划编制配置、教师配备。深化按当年学生人数核定教师编制做法,并形成长效机制。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学生规模变化、教师结构优化等情况,在核定编制总量内强化刚性调配,推动教职工编制在城乡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压缩非教学人员,缓解一线教师编制紧张问题。要加大高学历教师招引力度,对特别优秀、工作特殊需要的人才,视情简化招聘流程。统筹用好高校、教研部门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平台建设,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在职称评定上向农村学校倾斜。探索乡村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式培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要优化音、体、美等专职教师结构比例,大力推进城乡之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持续推进名师乡村工作驿站建设,加大名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带教力度,适度提高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福利待遇,并建立相应的职称晋升补偿机制。

    四、聚焦协同共建,进一步加强基础保障

    要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精简规范乡镇(街道)教辅室(教育办公室),提高教育管理效能。落实“县管校聘”,在教师招聘、职称评聘、选聘副校级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要严格落实新建居民区配套学校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等政策要求,加强规划执行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对新开发的住宅加强项目审批和检查,确保户籍学生就近入学。重视农村老旧教学用房的维修保养,确保安全。要探索通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派驻卫生保健、心理辅导人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服务,适当提高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午餐补助标准。